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早些開始學習獨立,並想訓練孩子能自己睡。然而,自己睡對孩子而言,卻是一項莫大的挑戰。
成人的迷思
有 些父母認為睡覺是很自然的事情,孩子想跟父母睡,只是依賴而已,自己睡只是換個地方,一點也不困難。然而,「睡覺」有時是孩子的壓力源,有些孩子會擔心睡 覺後會發生什麼事?會醒來嗎?父母會在哪裡?醒來後父母還在嗎?由於這些擔心,孩子在睡前易感到焦慮,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或尋求安慰物,例如:奶嘴、被 子。瞭解孩子對睡覺的想法和感受,是轉換睡眠安排的第一步。
瞭解孩子自己睡的困難
父母可以在孩子感到安心自在的時刻,和孩子聊聊睡覺的經驗,了解孩子對睡覺、獨自睡覺有哪些擔心和恐懼。可能的情形有:
1. 害怕黑暗和獨處:孩子會怕黑,怕黑連帶容易害怕獨處。
2. 對環境的陌生─對自己房間的陌生感:由於孩子每天都在成人的看顧下活動,在家中的活動空間也多半為客廳、父母房間等有成人的地方,較少在孩子房間,導致對自己房間的陌生感。
3. 害怕突如其來的事物:孩子會害怕睡覺過程中發生的突發事件,例如:聲音、打雷、光影等。
4. 害怕失去關愛:有些孩子會認為有父母的陪伴就是獲得關愛,因此當父母沒有陪伴在身旁時,就會擔心自己失去關愛。
循序漸進的安排
對於這些害怕與不安,父母可從三方面著手:
環境的安排和支持
1. 讓孩子參與布置自己房間:
父母可以在布置孩子房間時,邀請孩子一起參與。例如:讓孩子決定心愛的玩具和布偶擺放的位置。透過參與讓孩子對自己的房間產生熟悉和喜愛。
2. 鼓勵和陪伴在自己的房間活動:
父母宜鼓勵和陪伴孩子在房間內遊戲,讓孩子喜歡在自己房間內活動,對空間產生安全感。
漸進式地睡眠安排
1. 父母可先以繪本和孩子聊聊在自己房間睡覺的好處,為孩子心理做好準備。
2. 其次,父母可在孩子『身旁』陪著入睡,建立孩子在自己房間睡覺的習慣。之後父母可以在『床邊』陪伴,握著孩子的手,以共讀故事書、聽兒歌、聊天等方式,讓孩子放鬆直至入睡,讓孩子有獨自在床上睡的經驗。
3. 第三步則是讓孩子有獨處的時間,父母可以在陪伴十分鐘後,告訴孩子有事要處理,承諾幾分鐘後會回來,並建議孩子可以做的事情,例如:數數、看圖畫書、聽兒歌…,以活動幫助抒解獨處的恐懼。此階段,父母一定要遵守承諾回來,以建立孩子的信任感。接著,漸漸地將獨處的時間拉長,經由經驗的累積讓孩子不害怕獨自睡覺。
信任感的建立是最高指導原則
孩子自己睡的最大挑戰,就是不確定感。讓孩子相信在睡眠過程中的不安、驚嚇或干擾,父母都會過來處理和照顧,這樣的信賴感才是孩子獨自睡的基礎。
《摘自巧連智月刊快樂版 2008年07月號》
留言列表